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正文
学习园地

【交通日记】赵冰:绿色交通的道与术——观交通运输研究(上海)论坛有感

2022年03月27日 14:23 赵冰 点击:[]

2022年3月26日,交通运输研究(上海)论坛召开,论坛主题为“智慧绿色驱动的综合交通”。由于近期疫情影响,本届论坛采用线上会议的方式举行。上午9:00开幕式过后,主会场主题论坛开始。

在主会场论坛中,受邀的专家都是一些业界的大牛,其中,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李德纮教授做了题为“城市交通系统因应乐龄化社会的几点思考——以新加坡为例”的报告,乐龄化事实上就是老龄化,这个报告体现的主题我想可以用“以人为本”来概括吧。新加坡故有“花园中的城市,城市中的花园”之美誉,字面意思,新加坡很美,其城市交通系统也毫不逊色,世界一流步行交通系统,让每一位步行者犹如在城市大花园中漫步。新加坡与车辆相关的交通管理策略非常完善,其中“机动车零增长”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李教授提到新加坡现有机动车大概90万辆,其中私家车60万辆左右。想拥有一辆汽车,新加坡已经成为最昂贵的地方。

  

亲乐龄的宜居城市–指向型城市操作,主要表现为新加坡的地铁车站,过去有着速度最快的电扶梯,如今在非高峰时间,地铁车站的电扶梯速度放慢50%,临近医疗设施的地铁站电扶梯速度,进一步放慢。再看新加坡在TOD方面的实践经验,城市空间的集约式以及计划式使用;合理并有效地将生活机能集聚在可及、可控的范围;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以TOD造城市对于乐龄社会的完善,发挥了正面作用,但实际是个意外的收获(accidental journey)。

严新平院士做了题为“智能交通的现状、挑战与展望”的报告,他指出当前交通系统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交通安全问题;二是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尚待提高,这包括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常态化、高速公路节假日的拥堵加剧内河航道的利用率有待提高三峡通航提前19年达到设计能力等等;三是交通系统节能减排任重道远。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应着眼于解决以上问题。

下午,根据我的研究方向和兴趣,我选择了“道路交通”这个分论坛中的绿色交通规划分会场进入。

这块内容包括慢行系统的设计案例、慢行交通出行的健康效益以及交通碳达峰的要点分析等,长安大学王元庆教授讲到了碳排放的计算问题,这让我结合起了自己所做的济南碳排放的项目,虽然计算方法有所区别,但是思路和框架较为相似。会后有人提问说,因为现有路网中电动汽车占比较少,那么我们现在计算路网中车流CO2排放时,为简化模型能先不考虑电动汽车的占比吗?王教授回答说,碳排放主要来源是小汽车,以汽车为主,电动汽车制造以及电动汽车电池制造等过程中的碳排放计算来源比较困难,暂时可不考虑,这为我提供了一些思路。

这个分会场中的名为“人依内部的交通与健康----基于印度阿育吠陀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的一场报告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出于好奇心,我大概听了一下,也去了解了一下主讲人王会儒教授,他是体育系教授,出于体育和交通交叉学科这一点做这场报告,但是从头到尾听来,我没有听到和交通的结合点,只是对一些人体脉络、穴位有了一定了解,倒是学会了一些养生的知识,尤其是在最近的倒春寒天气中,女孩子还是不要漏脚脖子了。我想出发点可能是人体脉络和交通网络的一个比拟吧,其他方面还真不太能想到。

大概三点一刻,下半场的报告又开始了。“先进交通网络”分会场,关键词是绿色出行、路网模式、交通组织、道路系统规划等。路网应该是包容式的,路网应该是无干扰式的。

华中科技大学的郭亮教授以“基于绿色出行的短距离通勤空间识别与交通组织优化-以武汉为例”为题做了报告。他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短距离通勤,研究框架大概就是下面这张图上的内容。在对建成环境数量指标与出行方式特征的关联特征分析后,得出了较高的用地混合度和容积率都能减少出行时耗的结论

大连理工大学的蔡军教授做了题为“路网模式及其交通组织的智慧逻辑”的报告,他以国内外不同城市的路网为案例,指出用地远近经济因素和路网友好低扰因素两种不同的情境下人们出行方式选择的变化,根本还是需求问题。不能较好地骑行、步行,出行者便会加入开车、乘车队伍。对于近、慢出行首先保障其自身出行品质同时也是减少个体机动化而使机动化出行获利的关键也是优化公共交通的关键。需保护高容量需求需要低扰、高效路网。路网品质取决于战略层的逻辑与智慧取决于技术层的设计、实施、管理。

此外还有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张乔先生分享的治理视角下小城市道路的系统专项规划。小城市面临的交通问题很多,综合交通体系协调缺失、交通规划与治理的脱节交通出行品质难以保障不同部门之间协同困难等,专项规划更需要其逻辑所在。

精彩的报告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研究生求学生涯以来,大大小小的会议参加过不少,每一次,都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体会。交通之路任重而道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