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正文
学习园地

【交通日记】刘希轩:交通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参会感悟

2025年07月28日 15:24 刘希轩 点击:[]

首届交通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于2025612日至14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旨在搭建高水平交流合作平台,助力交通运输领域高质量发展。其以“人工智能+交通运输”为主题,探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前沿应用、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聚焦国内产业需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

低空经济成为当下学者们研究的爆点。空域开放是无人机物流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要加快制度供给,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对拥有4C证的符合国家安全健康发展的快递物流、载人eVTOL、应急救援安全管控领域加大支持力度,确保低空经济安全健康有序发展。苏交科低空智巡数智领航——无人机自主运维与智能管控一体化低空AI综合巡检平台”。通过高精度AI算法与多源数据融合,现已实现对公路、市政、轨道交通等设施的自动化巡检、病害智能识别及风险预警,大幅提升运维效率与安全性。

北京交通大学林友芳教授深耕数智交通规划与设计多年,在他看来,数智交通规划与设计需面向多种场景,明确各场景下的规划与设计内容,这是基础。在不同场景中,规划与设计的主体和方式各异,可能是人、软件或智能体结合软件,关键在于数智赋能程度。智能体和软件的应用显著提升了规划与设计决策的支持能力,但人在关键环节仍不可或缺。作为一名交通从业者,我们时刻清楚自己规划的目的,明确自己的思想,深刻认识到AI只是我们做规划的工具,而不可以替代我们进行决策。

赵祥模教授系统解析了智能网联汽车(ICV)的技术体系架构及其发展瓶颈。该技术体系以智能车辆本体与车联网技术为双核心架构,通过数字化重构人、车、路等交通要素为网络节点,依托多源异构信息感知技术实现车---网的泛在互联。其核心技术集群包含三大维度:高精度环境感知系统、动态场景行为预测算法及多目标协同决策控制机制。当前产业化进程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集中于测试验证环节:一方面,行业缺乏统一的测试评价方法论体系;另一方面,典型场景数据库的覆盖广度与深度亟待扩展。这些技术瓶颈的突破需要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重点推进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与标准体系矩阵建设,从而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从技术研发向规模化应用的转化。

参加本次科创大会,我深切感受到交通运输行业正站在历史性变革的转折点。与会专家通过系列权威报告系统阐释了三大前沿趋势:低空交通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智能网联汽车加速迈向规模化商用阶段。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深刻重塑着传统交通业态,更通过技术融合创新构建了"立体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行业发展新范式。本次交流既拓展了我的行业认知维度,也促使我深入思考技术创新带来的产业机遇与实施路径挑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