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动态>>正文
中心动态

【交通日记】廖小棱:参加2020年第十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2020年12月06日 17:51  点击:[]

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指引下,随着我国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基础设施正助推交通行业众多领域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智能交通新基建的时刻已经到来。乘着新基建发展之风,智能交通行业合力作用逐渐加强,为了加快智能交通行业创新发展步伐,促进相关领域融合创新,引领未来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在科学技术部高技术司和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的指导下,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定于2020年11月4-7日在深圳市召开2020第十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本届年会以“新基建时期的ITS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大会开幕式、高层论坛、全体大会,城市、公路、轨道、水路、民航、汽车等领域智能交通专题论坛,交通安全智能化论坛、道路交通控制与优化论坛、智能交通产业论坛、智能交通青年论坛、静态交通管理论坛等。

会议时间为2020年11月4日至11月7日,为了学习最新前沿的专业知识,了解行业的发展方向,导师让我们参加了第十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年会在深圳举行。订好机票和酒店后,我和同学马菲以及师姐三个人出发前往深圳参加会议,下了飞机后我感到最大的不同就是深圳温度很舒适,济南已经非常冷了。到了酒店收拾好后,大家就开始对后面的会议充满了期待。

一大早我们三来到举行会议的酒店参加智能交通年会。大会上,院士和行业顶尖专家带来重量级的主题报告,分享了最前沿的智能交通科技,展望了未来智能交通行业发展趋势。原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教授发表了题为《后疫情时代,信息化与城市交通治理》的主题报告。汪光焘认为,国家现代化水平取决于城市现代化水平,城市现代化水平必然选择信息化为基础,信息化驱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分享了在疫情时期,城市交通运行的若干做法,提出信息化、智慧化可以降低城市突发性事件的风险,增强灾中、灾后的应对措施、应急预案和适应能力。要重视韧性城市建设,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预测并尽可能避免灾害带来的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城市智慧交通与安全运维研究院院长杜彦良教授做了《关于我国城市群现代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的主题报告,他讲到,轨道交通是推进综合交通一体化的排头兵,具有先导作用,对于推动区域的基础保障和先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都市群轨道交通发展特征、发展方向应该体现六化:快速化、绿色化、网络化、协同化、智能化和韧性化。在深圳的几天,我乘坐了深圳的地铁,再结合院士做的关于轨道交通的报告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深圳的地铁网络庞大,便于市民的出行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作为公共交通对于缓解城市拥堵具有重要作用,深圳这样一座巨型城市怎样去运行,怎样缓解拥堵,怎样良好运行公共交通值得我们去思考。接着,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严新平发表了题为《我国水路交通智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展望》的主题报告。严新平从港口自动化技术、船舶智能化技术,智慧海事技术和数字航道技术四个方面介绍了水路交通智能技术的发展,提出未来新一代水路交通系统应该是智能船舶、数字航道、智慧港口、智慧管控和智能运营的集合体。接下来,大会宣布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政策的解读,进行了落地应用案例的分享,包括:本届大会承办单位、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董事长张晓春做了主题为《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智慧交通发展回顾与展望》的报告。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潘璠做了《面向智能物联时代的全域交通解决方案》的报告。潘璠介绍了行业首个集感知、计算、控制、交互、通讯、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边缘智能体”,可以提供强大的感知能力和边缘AI计算能力,构建了新一代的云边端交通系统,打造交通新基建科技基座。

  


参加了2020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我获益匪浅,既了解了最新的关于智慧交通发展的相关政策,又学习到了最新的前沿科技创新研究,对行业未来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认识。今后的学习要更加努力,思考未来的研究方向,为交通行业的发展争取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闭